2月17日凌晨3时,渭河水畔,月朗星稀,寒风刺骨,深邃的夜空下,陇海铁路如黑带蜿蜒而过,一列列“铁龙”呼啸疾驰。
今年55岁的赵东明是中铁西安局渭南接触网运行工区的接触网工。1989年,21岁的他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陇海线。
(资料图片)
陇海铁路1953年建成通车,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交通网“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接触网是为电力机车提供动力的设备,架在钢轨上方大约6米的高空。对于电气化铁路来说,钢轨有多长,接触网就有多长。
陇海铁路设施条件非常复杂,设备状态极不稳定,危树又多,这些都给班组的日常检查带来困难。赵东明所在班组的任务,就是为零口至莲花寺区间53公里的这条供电线做“体检”、除“病害”。
“今天的任务是渭南站至树园站区间上行的接触网进行一级修(临时修),大家要确保供电设备绝对安全。”赵东明说。
3时50分,工区的接触网工们身穿橙色工作服,头戴黄色安全帽,迎着寒风登上轨道车。
5时20分,“‘天窗’作业命令下达,开始作业!”随着作业负责人一声令下,9名接触网工按照作业分工,开始了接触网检修作业。
在赵东明的带领下,职工们熟练地攀爬到轨道车作业平台上。轨道车缓慢运行,职工们利用头灯散发的光线,仔细观察接触网设备情况,比如螺丝是否松动、开口销是否脱落生锈等等。
借着头灯,赵东明快速扫过腕臂上的固定装置。紧固螺帽,检查开口销……一旦发现有螺帽力矩不够或开口销角度不够等,他都要立刻按照标准进行整改。
工友们经常喊赵东明为“赵医生”,因为接触网有啥问题,他都能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在轨道车平台上,赵东明则需要反复上下攀爬,检查更换吊弦、紧固螺栓,遇到支柱还要攀爬检查绝缘子及腕臂状态。短短90分钟的“天窗”,轨道车每走100米,赵东明都要攀爬在供电线上检查接触网设备20多次,每次“天窗”下来等于做了120多次“仰卧起坐”。长年累月在高空攀爬,把赵东明的脚心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黑夜陇海线上寒风凛冽,残雪吹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6时50分,完成了一天作业的赵东明和工友们回到了工区,工友们累得倒头便睡。而身为作业负责人的赵东明,却还要继续在办公室内复核一天的检查数据。
阳光投进窗户,温柔地洒在他鬓角的白发上……
坚守陇海线32年来,赵东明累计检查设备9000余次,拍摄照片3万余张,发现各类设备问题5000余件。在他和同事们的精心“呵护”下,陇海铁路供电设备更加安全稳定。
(据陕西工人报消息 于海 段增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