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资讯 >> 
【五一劳动节,致敬奋斗者】五个振兴“不缺腿” 驻村包联“强引擎”

时间:2023-04-30 22:20:20    来源 : 鲁网

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近年来,驻村第一书记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强担当、练本领、增才干,在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从机关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第一书记聚力乡村“五大振兴”,拓展创新潍坊“三个模式”,切实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真正把“第一”的定位干成“第一”的实绩,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和组织基石。 

第一书记第一担当,乡村振兴一路同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现代化强市建设,市委组织部、鲁网潍坊共同推出“寻美潍坊第一书记”系列采访活动,讲述“第一书记”群体牢记初心使命,不负群众期盼,勇于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


【资料图】

初春时节,草木萌动。潍坊昌邑市都昌街道南裴村,焕然一新的村委活动室里,四十多位党员济济一堂,正在上党课,这次他们的主题是“乡村振兴中党的领导”。

“前些年开会,人从来没有这么齐整过,包村工作队来了,党员的心气也起来了。”

“之前这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房子,用两根木头撑着,都成危房了,开个会马扎子都不够,你看现在多好,包村工作队给我们新翻盖了办公房,添置了办公家具,为群众干事也有了个像样的地方了。”

自2021年10月份潍坊市委老干部局驻昌邑市都昌街道南裴村包村联户工作队驻村以来,这个昌西平原上二百余户六百余人的小村子就在一天天地发生变化。村干部说,这是因为工作队一直将党建引领贯穿,秉持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不移“五个振兴”一起抓,才实现了如今的美丽蜕变。

组织兴,基础牢

南裴村共有党员42人,过去的17年间,村“两委”班子调整了8次。频繁的人员变动,影响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工作队进驻南裴村后,便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作为首要任务,下决心把村级班子凝聚起来,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出来,带动南裴村乡村振兴。

到村之后,工作队分别与每位“两委”成员谈心谈话,为他们加油鼓劲,引导他们树立发展信心,并走街串巷,将“‘第一书记’联系卡”发放到了每一户家庭手中。他们还组织“两委”干部坐下来详细分析存在的短板,商讨发展方向,定蓝图、找路子,并组织到周边青阜、孙斜等7个先进村参观学习,汲取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开阔了视野,凝聚了发展共识。

原来的老村委,房子破旧,地方狭小,党员学习活动很不方便。工作队积极联系昌邑市组织部门、镇街的同志,积极从中协调、筹集有关资金,2022年10月,新的党群服务场所改造完成,又大又敞亮,党员学习活动有了“红色堡垒”。

支部班子要强,还得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为此,工作队的“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利用主题党日、上党课、到党性教育基地参观等,让党员思想上有新触动,素质能力有新提升。与此同时,结合南裴村400多年的建村历史,深挖本村“下南洋第一人”杨茂春和村内老八路、老红军以及革命烈士背后的红色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当好发展“主力军”,激发干事新活力。一年多来,该村党支部新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

“党员们的心气更足了,群众对支部更加认可和支持,有事支部一招呼,马上群众就响应。”村支部书记徐世林说。

“党建最实在。党建就是民心,就是心劲,就是凝聚力,就是战斗力。”第一书记孙泽浩说。

产业牵,后劲足

乡村发展、产业先行。

南裴村是个农业村,村民收入主要靠大田种植,较为单一,收入也很有限。

为帮助村民增收,工作队锚定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主动带领村“两委”成员“走出去”,详细了解辣椒、甜玉米、藜麦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市场前景,先后与13家高效农业企业对接洽谈合作事宜。最终,引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产业研究院联合示范项目,实验性种植“山引235号”新品藜麦10亩,首获成功。

“我们试种的这10亩藜麦,克服了雨水多、冰雹打等不利影响,长势良好,达到了当初的设计标准,年均亩产效益较常规粮食作物种植能增加500元以上。”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孙伟博士说。

工作队和村两委盘算,下步将着力拓展藜麦销路,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推动村民、村集体增收。

另外,工作队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发展适合村情的长效集体产业项目,其中投资3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建成发电,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左右。

五个振兴“不缺腿”,驻村包联“强引擎”

除了组织、产业方面的帮扶,工作队在生态、人才、文化等方面上也是不遗余力。

村东有片空场,十几年来乏人打理,杂物满堆,附近村甚至都往这里倒垃圾。工作队来后,组织清理了这块一千余平方米的垃圾场,覆盖了新土,种上了树,周边环境为之大变。

修路,也是村民心心念念多年的事儿。

周边的数个村里,只有南裴村没有硬化路面。一到下雨天,别说村民出行,排水都是个大问题。

“这段路就是晴天过车土飞扬、雨天出行满身泥,积水严重的时候车都陷在里面”,一说起村里以前的状况,老党员徐世亮愁眉不展。

村主任徐新军说,路不好,坑洼不平,外来的车进不来,瓜果下市了卖不出去,很影响发展。

要修路,资金是关键。工作队跑上跑下,协调交通、公路等部门,通过市县两级的努力,筹集资金45万元,帮助新建、拓宽、硬化了生产路、主街及11条背街小巷共1.7万平米,并清挖预制排水沟,村子彻底告别了道路拥堵、行车不便和雨天主路变水沟的旧历史。

在硬化路的同时,工作队和村两委发动村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5000平方米;筹集资金6万元,种植绿化树木350棵,安装路灯37盏。

基础环境好了,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也多起来了。工作队筹集了4万元帮扶资金,又协调体育等部门捐助了部分体育器材,为村里建成了“南裴村小康广场”,广场舞,消夏晚会……村民们在此乐享文体生活。

南裴村留守老人多。工作队把那些威望较高、经验丰富的老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长者志愿服务队”,组织他们开展村务党务监督、村内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助力基层治理。

另外,去年村里还搞了年轻人座谈会,请在外闯荡的年轻人,帮助村里出谋划策,畅想村庄接续发展的问题。

……

一条条硬化路直通家门口,群众出行的脚上再不挂泥;村中的健身活动小广场笑声洋溢、舞姿摇曳,成为全村人消闲的“欢乐场”;一盏盏新装的路灯照亮了前行的路,更温暖着百姓的心房……这个一年多前还是个人居环境脏乱、文化生活贫乏、村集体经济匮乏的落后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正在用奋斗的画笔逐渐勾画出“美丽南裴”的新形象。

“一年多时间村里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徐世林说:“工作队是真正地为群众办实事,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我们班子也是个锻炼和提升。现在,我们班子干劲更足了,村庄发展思路和方向更清晰了,全村老百姓都觉着更有奔头了。”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