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省2023年突发地质灾害专项演练举行 多项高精尖装备齐上阵
(资料图片)
●演练包含灾前预防、预警响应、应急调度、人员转移、医疗救治等23个科目,覆盖地灾应对处置全流程
●无人机、裂缝伸缩仪、GNSS位移监测仪、微变感知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演练中,多项高精尖装备齐上阵,开展应急调查和监测预警,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阿坝州汶川县雁门沟地区突降暴雨,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道路、房屋、电力、通信线路部分损毁,部分群众被困、有人受伤,亟需救援……”5月25日7时,一场因暴雨天气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
这是四川省2023年突发地质灾害专项演练中模拟的一幕——5月25日7时,这场专项演练在汶川县举行,不仅现场有超280人参与,还以视频形式连线全省其他20个市(州)、175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地灾指挥部人员在线观摩。
看现场
23个演练科目
覆盖地灾应对处置全流程
“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5月25日7时,阿坝州汶川县、马尔康市等大部分区域有50—90毫米大暴雨……”根据气象信息,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对两地发布地质灾害气象二级(橙色)预警,视频调度了解雨情和预警响应情况,针对性部署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阿坝州迅速响应,预警信息很快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发送到相关单位、安全责任人、监测员等。
收到消息后,汶川县威州镇第一时间组织该镇所有地灾隐患点受威胁人员避险转移。按照县、乡、隐患点三级避险方案,汶川县制定了多条群众转移撤离线路和机动救援线路。
随着雨量加大,汶川县雁门沟地区突发泥石流,10名正在转移的群众被困。“阿坝州雁门沟泥石流抢险救灾指挥部”随即成立,灾情摸排、应急抢险、人员救援跟进展开。
固定翼无人机启动,激光雷达扫描,同步开启灾害调查与数据监测回传;铲车、挖掘机等设备有序推进,迅速展开抢通作业,优先恢复和保障灾区重要生命线道路通行;救援力量到位、群众安置点评估、防灾措施落实……省州县三级联合、上下联动。
这场时长约一个小时的演练,包含灾前预防、预警响应、应急调度、人员转移、医疗救治等23个科目,做到了地质灾害灾前预防、应急处置、抢险救援、善后处置等全覆盖。
“演练过程严格按照灾害事故的变化开展指挥和应急响应,特别是针对暴雨、‘三断’(电源、交通、通信中断)等极端复杂条件,从严从难设置演练科目。”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演练实战性、综合性、联动性更强。”自然资源部汛期驻川专家组组长钱永波在观摩完演练后表示。
看装备
高精度实时监测分析
为灾害体下方抢险救援“放哨”
演练中,地质灾害发生后,不仅应急抢险工作迅速推进,灾害调查与监测也即刻启动,为指挥部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同时为灾害体下方抢险救援“放哨”。
演练中,3支专业技术单位队伍,携带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机载雷达等设备,到达灾害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和监测预警。由于灾害现场一些高位、隐蔽的滑坡、崩塌体人工排查难以发现,技术人员启动了固定翼无人机,从空中对地灾点及其周边区域进行大范围扫描。“设备最大测距达2公里,位置精度小于5厘米。通过多重回波技术,可去除地表植被层,让滑坡、崩塌等受灾地段的地貌特征及变形迹象展露无遗。”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演练现场一处滑坡体,技术人员安装了裂缝伸缩仪、GNSS位移监测仪等设备,并启动微变感知边坡雷达,从地面对滑坡进行高精度监测。这种雷达可实现亚毫米级形变测量,能对自然边坡的变形实施远距离、大视场、高精度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并实时自动分析数据,快速、精确预测预报滑坡和崩塌险情。此外,还有演练人员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沟道两侧高陡斜坡进行高精度密集扫描。
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据处理中心将实时处理并同步回传微变感知边坡雷达系统自动分析的数据和三维激光扫描成果,为指挥部决策提供支撑。(记者 王若晔 杜杰)
(来源:四川日报)
标签: